实际问题与方程(例6)(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建模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数学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和运算,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算术表达式。此外,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尝试使用加、减、乘、除等运算来解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探究兴趣。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习惯于通过思考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实际问题与方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二是如何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三是如何解方程。这些困难可能源于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方程的抽象概念把握不足。此外,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教学资源
-教学课本: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挂图:实际问题与方程相关图片或模型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
-信息化资源:数学教学软件、在线教育平台
-实物教具:计数器、小立方体等辅助教学物品
-作业本、笔等学生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况?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2.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展示实际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用算术表达式表示这个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5+2=x。
-学生解方程,得出答案:x=7。
2.老师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再给小红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用算术表达式表示这个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5+2-3=x。
-学生解方程,得出答案:x=4。
3.老师讲解方程的组成:方程由等号连接的两个表达式组成,等号左边的表达式称为方程的左边,等号右边的表达式称为方程的右边。
4.老师展示更多实际问题,如:
-一辆汽车行驶了3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用方程表示这些问题。
5.老师引导学生解方程,并总结解方程的步骤:
-确定未知数;
-列出方程;
-解方程;
-检验答案。
6.老师讲解方程的应用,如:
-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布置课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学习了实际问题与方程,学会了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老师强调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方程。
五、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题目:
-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
六、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方程的概念和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数学家如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发现和发明新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生活中的数学》: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折扣、烹饪比例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游戏》:介绍一些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拓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