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9《这些是大家的》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这些是大家的》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具体班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0日(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认识公共场所的共有物品,理解“大家”的概念。
-具体细节: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够识别并列举出公共场所中的共有物品,如公园的长椅、图书馆的书籍、学校的操场等,并理解这些物品不属于个人,而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资源。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尊重公共物品,不随意损坏、乱扔垃圾等行为习惯。
-具体细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难以理解“大家”的概念,容易将公共物品视为个人物品。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物品的价值,以及个人行为对公共环境的影响。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公园管理员或图书馆管理员,体验维护公共秩序的职责,从而培养尊重和维护公共物品的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新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公共场所图片、公共物品使用规则的PPT,以及与公共道德相关的视频片段。
3.教学辅助:设计包含公共物品图案的卡片,用于游戏和分类活动。
4.教室布置:设置讨论区,布置操作台,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公共场所的画面,如公园、图书馆、学校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公共物品,提问“这些物品是谁的?”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物品的重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学目标:认识公共场所的共有物品,理解“大家”的概念。
-讲解内容:
1.认识公共物品:展示公共场所图片,如公园的长椅、图书馆的书籍、学校的操场等,引导学生识别并说出这些物品。
2.理解“大家”的概念:讲解“大家”的含义,强调公共物品不属于个人,而是大家共同使用的资源。
3.举例说明:通过实例讲解公共物品的使用规则,如爱护公共物品、不随意损坏等。
-互动环节: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爱护公共物品,分享自己的观点。
2.课堂提问:针对公共物品的使用规则,提问学生,如“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图书馆的书籍?”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共道德观念。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形式:小组合作完成公共物品分类任务。
-练习内容:
1.教师分发公共物品图片卡片,要求学生将其分类。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图片卡片归类,如公园设施、学校设施等。
3.教师检查学生分类结果,纠正错误,强化知识。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内容:
1.公共物品是谁的?
2.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公共物品?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公共物品的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共物品的重要性。
-拓展:
1.学生分享自己爱护公共物品的经历。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在公共场所遇到别人损坏公共物品,你会怎么做?”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公共道德。
总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