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我的“长生果”》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我的“长生果”》。本课选自课文《我的“长生果”》,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阅读书籍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对书籍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悟。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文化自信。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五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文章内容,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对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喜欢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我的“长生果”》这一课时,学生可能面临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难以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二是对于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的抽象概念,如“长生果”的象征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三是学生在写作时,可能难以将阅读中的感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他们能够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我的“长生果”》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教学工具:准备书籍封面、作者简介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准备书写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描绘阅读场景的图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时的感受。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写作风格。
2.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我的“长生果”,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和情感表达。
3.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段落划分和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
4.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文中对“长生果”的比喻,引导学生思考其象征意义。
5.比较阅读:教师提供与《我的“长生果”》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一:教师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生果”的象征意义。
2.练习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3.练习三: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阅读与知识积累的关系
-阅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文学作品的欣赏:
-文学作品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
3.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的段落划分
-文章的逻辑关系
-文章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