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风儿轻轻吹》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5课《风儿轻轻吹》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认识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的重要性,学会欣赏风的美,并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对学习新知识充满热情。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注意力集中、信息处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风的了解有限,可能只知道风可以吹动树叶、纸张等,对风的形成、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不多。这为《风儿轻轻吹》这一课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在能力方面,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活动来感知风的存在和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此外,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在逐步培养中,需要通过小组活动来提升。
在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行为习惯上,一年级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课堂管理,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白板或黑板。
2.课程平台:教材配套的电子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片段。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风车、纸飞机),用于直观展示风的作用;故事书、绘本,用于引入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如任务卡、记录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风的现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1.开场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当天气变化时,我们周围会发生什么现象?”
2.展示一些关于风的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树叶摇曳、纸飞机飞行等,让学生初步感受风的存在和影响。
3.简短介绍风的基本概念和它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风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1.讲解风的定义,包括它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2.详细介绍风的速度、方向和力量,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通过实例,如风力发电、帆船运动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风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风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1.选择几个典型的风的现象案例进行分析,如台风、季风等。
2.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风的力量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风的相关灾害。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风对未来科技和环境保护的潜在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风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利用风能”、“如何保护森林减少风沙”等。
2.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风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1.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2.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风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1.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风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强调风在自然界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风的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附近的风的情况,撰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报告。
七、课后作业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