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固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1认识固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3.1认识固体”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固体物质的特点和性质,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符合实际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物质的基本形态有一定的认识,如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性。但他们对固体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对固体的形态、性质和变化规律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科学实验尤其感兴趣。他们在观察、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方面有较好的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通过视觉和动手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听觉和语言来理解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固体形态和性质时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固体、如何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如硬度、密度等)以及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此外,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存在操作不当、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固体样本(如木块、塑料块、金属块)、放大镜、量筒、天平、温度计
-课程平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材、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固体物质图片、视频资料、在线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品,如书本、椅子、石头等,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物质形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固体物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固体,了解固体的特点和性质。”
2.讲授新知(20分钟)
-**固体的形态**:展示不同形状的固体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固体的形态。
-**固体的性质**:通过实验展示固体的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如用钢尺敲击木块、测量木块的体积和质量。
-**固体的变化**:展示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如冰块融化、蜡烛燃烧等。
-**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食品包装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固体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实物辨识**:老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固体物品,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固体性质实验,如观察冰块融化、测量固体的密度等。
-**问题解答**:学生提出关于固体的疑问,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答。
4.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固体的形态、性质和变化。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固体的知识?你们能举例说明固体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固体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了解固体的性质对我们理解世界非常重要。”
5.作业布置(5分钟)
-**课后思考**:让学生思考固体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的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家庭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固体性质的理解。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介绍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现象,如冰的形成、玻璃的硬度等,并分析其原因。
-《科学小实验》:提供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固体的性质,如制作冰块、观察盐溶解等现象。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家庭实验**: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寻找不同的固体物质,观察它们的形态、硬度、密度等特点,并记录下来。
-**科学日记**:鼓励学生撰写科学日记,记录他们在探索固体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验过程和结果。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选择一个与固体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如“为什么冰比水轻?”或“不同材料的固体密度如何比较?”
-**科技馆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固体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建筑技术等。
-**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固体的更多信息,如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文章和视频。
3.拓展知识点:
-**固体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