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传统节日》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同时,结合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2.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阅读和表达,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并描述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节日故事讲述。
难点:1.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兴趣的激发;2.学生在表达节日故事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节日习俗,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2.设计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节日故事接龙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搜集资料,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4.提供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模板,引导学生模仿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节日故事的讲述。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语文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中国传统节日图片库、节日习俗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故事卡片、传统节日主题图片、节日相关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题目是《传统节日》。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节日,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故事。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传统节日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课文,通过阅读,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请大家停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尝试概括)
(教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究课文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重点
(一)学习端午节的由来
1.(教师):课文开头提到了端午节的由来,请大家找到相关段落,朗读并思考:端午节是为什么而设立的?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3.(教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学生分享)
4.(教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设立了端午节,并且有一些特别的习俗。
5.(教师):请大家朗读课文中关于屈原的部分,感受一下他的爱国情怀。
6.(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习端午节的习俗
1.(教师):接下来,课文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请大家找出相关的段落,朗读并思考: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3.(教师):请大家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端午节习俗。(学生分享)
4.(教师):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为了驱邪避疫。
5.(教师):请大家朗读课文中关于端午节的习俗部分,感受一下这些习俗的魅力。
6.(学生):朗读课文。
(三)学习端午节的诗句
1.(教师):课文最后还引用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诗句,请大家找出这些诗句,朗读并思考:这些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3.(教师):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端午节的赞美之情。
4.(教师):请大家朗读这些诗句,感受诗句中的情感。
5.(学生):朗读诗句。
四、课堂活动,巩固提升
(一)角色扮演
1.(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来扮演一下课文中的角色,体验一下端午节的氛围。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二)创作诗篇
1.(教师):请大家以“端午节”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学生):自由创作。
3.(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诗篇,其他同学点评。
五、总结拓展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节日》这篇课文,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诗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学生):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请大家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你今天学到的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2.请大家收集一些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