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具体班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3.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白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是每个人的责任。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通过《虎门销烟》事件,让学生认识到鸦片贸易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
-重点分析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中的决策过程,强调其坚决抵制鸦片贸易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探讨林则徐的行动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复杂性,包括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性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林则徐的决策背后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个人品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例如,在讨论林则徐的行动时,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他的坚定和牺牲精神,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这种精神。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鸦片战争和虎门销烟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资料,以及林则徐生平介绍的文字材料。
3.教学工具: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关键信息。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准备足够的纸张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绘图使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林则徐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展示林则徐的图片和《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历史事件的庄重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林则徐的爱国行为,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虎门销烟》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基本概念、背景和意义。
过程:
讲解《虎门销烟》的定义,包括其主要背景和林则徐的行动。
详细介绍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以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使用时间轴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3.《虎门销烟》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虎门销烟》作为案例,详细介绍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分析林则徐的决策过程,探讨他的勇气和智慧。
引导学生思考《虎门销烟》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林则徐的爱国行为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小组内讨论如何将爱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并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虎门销烟》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林则徐的爱国行为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和行动建议。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虎门销烟》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林则徐的爱国行为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强调《虎门销烟》在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方面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虎门销烟》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鸦片战争史》: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林则徐传》:研究林则徐的生平和思想,特别是他如何坚决抵制鸦片贸易,以及他在其他领域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历史变迁,以及林则徐的爱国行为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更多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角色扮演活动,如扮演林则徐或其他历史人物,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