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场上玩一玩(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在操场上玩一玩》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操场上不同运动项目所涉及的简单数学关系,如距离、时间、速度等。
②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数数、计数、比较大小等数学方法,解决操场上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操场游戏活动相结合,建立数学模型。
②帮助学生克服空间想象上的困难,理解在操场上进行运动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规划与计算。
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操场上实际的运动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
2.设计“操场数学挑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数、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技能。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操场的平面图,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关系和数学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操场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喜欢在操场上玩吗?你们知道在操场上玩的时候可以用数学来做什么吗?”
展示一些关于操场上游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在操场活动中的魅力。
简短介绍操场数学的基本概念,即如何将数学知识与操场上的游戏活动相结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操场数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操场数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操场数学的定义,即如何利用操场上常见的运动和游戏来学习数学。
详细介绍操场数学的组成部分,如数数、测量、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技能。
3.操场数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操场数学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操场数学案例进行分析,如“操场上的面积测量”、“跳远比赛中的速度计算”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操场数学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操场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操场数学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设计一个公平的接力比赛”。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操场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操场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操场数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操场数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操场数学。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在操场上的一次数学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问题。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操场平面图:提供不同形状的操场平面图,让学生进行面积、周长等数学计算。
-运动器材清单:列举常见的运动器材,如篮球、足球、跳绳等,让学生计算数量或重量。
-操场游戏规则:介绍几种简单的操场游戏规则,如接力跑、跳长绳等,让学生分析游戏中的数学元素。
-数学故事:收集与操场数学相关的数学故事,如《阿凡提的跳绳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字接力”、“猜数字”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家人一起到附近的公园或操场进行数学活动,如测量步长、计算距离等。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购物时的找零、烹饪时的计量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建议学生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如《数学的故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