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小岛》(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5课《小岛》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语文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升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中共同解决问题。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小岛》中人物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2.学习作者描写小岛景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难点:
1.学生对《小岛》中复杂情感的理解。
2.如何将小岛景物的描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解决办法:
1.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互相启发,共同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教科书、教学课件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在线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相关主题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美丽的小岛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小岛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学习《小岛》做好铺垫。
4.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岛》的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3.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小岛》中的人物情感。
4.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深入解析课文内容。
5.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6.学习作者描写小岛景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7.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朗读和仿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心得,提高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风光,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阅读《小岛》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3.收集有关我国小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地理风光:介绍我国其他著名的小岛,如海南三亚的蜈支洲岛、福建厦门的鼓浪屿等,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小岛的特色。
-环保意识教育:探讨小岛生态环境的保护,介绍我国小岛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岛文化传承:介绍小岛上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如渔民节、海岛民俗活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文化。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小岛》的作者其他作品,或者与海洋、岛屿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海边的卡夫卡》、《小岛经济学》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观看纪录片:推荐一些关于海洋、岛屿的纪录片,如《蓝色星球》、《航拍中国》等,让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感受自然之美。
-参观实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海滨公园、海洋博物馆等,实地了解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文化。
-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海滩清洁、植树造林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岛主题的绘画、写作、摄影等创作活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艺术素养。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小岛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与家长、老师、同学分享学习心得,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本文重点知识点:
-小岛的自然风光描写
-人物情感的表达
-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②重点词句:
-“小岛的美,美得让人心醉”
-“他们把小岛当成了自己的家”
-“看着小岛,我仿佛看到了祖国的未来”
③内容逻辑关系阐述:
①小岛的自然风光描写:文章开头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小岛的自然风光,为后续的情感表达做铺垫。
②人物情感的表达:在描写小岛风光的基础上,文章逐渐过渡到对岛上居民生活的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展现他们的情感。
③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文章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