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课时(优质说课稿)统编版五年级上册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以“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主题,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国土的辽阔与美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土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土完整性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尊重和保护国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国土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认识到维护国土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通过具体案例,掌握我国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将抽象的国土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国土的理解更加具体化。
②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面对涉及国家领土完整性的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和作出正确的判断。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讲解,介绍国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国土完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我国国土的辽阔和美丽,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网络互动:通过在线平台,让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场所,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增强学生对国土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我国疆域辽阔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资源。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国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用时:2分钟
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介绍国土的概念、组成和重要性,强调国土完整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象征。
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南沙群岛主权问题、藏南问题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如何维护国土完整。
用时:10分钟
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用时:5分钟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维护国土完整的行动。
用时:10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用时:5分钟
2.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用时:5分钟
创新教学:
1.角色扮演:模拟外交谈判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艰难历程。
用时:10分钟
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土完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
用时:5分钟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用时:5分钟
教学过程总结: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结合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有效解决了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提供最新的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相关信息。
-国家地理杂志:介绍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包括国土、地形、气候等。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示我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和民族融合的历程。
-中国地图出版社: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法》等法律法规,了解国家领土完整性的法律保障。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博物馆,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疆域变迁和民族融合。
-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关于国土安全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土完整性的理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手抄报、绘画比赛等,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对国土的热爱和尊重。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校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知识。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清洁环境、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我国在维护国土完整方面的最新动态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