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
《文物修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知道常见陶器修复的主要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陶器拼图,并根据给定陶器的形状和纹样补画缺失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物修复工作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文物修复师的职业内容和重要性;掌握常见陶器修复的步骤,如清洁、拼对、配补、着色;能够完成陶器拼图和补画纹饰。
2.教学难点:体会文物修复工作的不易,在补画纹饰时,能够观察并把握给定陶器的形状和纹样特点,进行合理且美观的创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播放一段文物修复师工作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文物修复师在工作室中,小心翼翼地拿着工具,专注地修复一件破损陶器的场景。
2.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呀?他们手中那些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东西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物修复师。
(二)认识文物修复师(5分钟)
1.简单介绍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文物修复师是一群非常厉害的人,他们专门负责把那些因为时间久远、自然损坏或者其他原因变得破损的文物修复好。文物就像我们历史的宝贝,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价值。文物修复师通过他们的双手,让这些宝贝重新焕发光彩,让我们后人能够看到过去的辉煌。
2.展示一些不同类型文物修复前后的对比图片,如青铜器、陶瓷、书画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成果,提问:“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图片,你们觉得文物修复师的工作神奇吗?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修复这些破损的文物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下一环节。
(三)共同思考修复文物的原因(7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为什么要修复破损的文物”这一问题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予引导。
2.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可能会回答:为了让文物变得好看、为了能在博物馆展览、为了知道古代的事情等。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化。修复文物,一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让后人也能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二是通过修复后的文物,我们可以研究古代的科技、艺术、生活等方面,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三是完整的文物在博物馆展出,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回忆,文物也是一样,修复它们就是让它们的故事能够继续讲下去。
(四)观看视频,总结陶器修复步骤(10分钟)
1.播放一段详细介绍陶器修复过程的视频,视频中清晰展示修复师对一件破碎陶器进行清洁、拼对、配补、着色的全过程。
2.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视频内容,总结常见陶器修复的主要步骤:
。清洁:用柔软的刷子、清水等工具和材料,轻轻地把陶器表面的灰尘、泥土等脏东西清理干净,就像我们洗脸一样,要把文物洗得干干净净。
。拼对:把破碎的陶片像拼图一样,按照它们原本的形状和位置拼在一起,这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就像玩拼图游戏,但难度更大哦。
。配补:对于那些缺失的部分,修复师会用特殊的材料,按照原来陶器的形状和质地,把缺失的部分补上,让陶器看起来更完整。
。着色:最后,根据原来陶器的颜色,修复师会调配出合适的颜料,给修复的部分上色,让整个陶器看起来和原来一样漂亮。
1.在总结过程中,可以适时提问学生某个步骤的作用或者操作要点,加强学生的记忆。
(五)拼图游戏(10分钟)
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套事先准备好的简单陶器拼图卡片,卡片上的陶器图案被分割成
4-6块不等。
2.向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开始玩一个有趣的拼图游戏啦!大家要像文物修复师一样,把这些破碎的陶片拼回完整的陶器形状。看看谁拼得又快又准!
3.学生开始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拼图情况,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如“你看看这块陶片的形状,和哪一块的边缘比较吻合呢?”
4.当大部分学生完成拼图后,邀请几位学生展示他们拼好的作品,并请他们说一说在拼图过程中的感受,如“你觉得拼图难不难呀?哪一块最难拼呢?”通过学生的分享,让大家进一步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中拼对环节的不容易。
(六)补画陶器纹饰(10分钟)
1.展示一些带有不同形状和纹样的完整陶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