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docx
文件大小:65.53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7.14千字
文档摘要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整体分析

1.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小小的船》《影子》《两件宝》三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生活及自然现象,充满童趣的语言富有想象的张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自然的美好以及发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基本功,及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现象。“读正确、读通顺”这样的目标在一年级各单元中的分布如下所示:

册次

单元

内容

一上

第四单元

运用普通话,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一下

第二单元

根据句子的节奏,把词语读正确、读通顺。

一下

第四单元

正确朗读古诗,读好长句子和停顿。

一下

第六单元

正确朗读问句和感叹句。

一下

第七单元

正确朗读疑问句和祈使句。

二年级重点在“读懂”,其训练目标在不同单元的分布如下:

册次

单元

内容

二上

第四单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读懂词句的意思。

二上

第五单元

读懂课文讲述的道理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二下

第二单元

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这首儿歌最大的特点在于运用了叠词描写景物,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亲切。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等叠词,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影子》同样是一首短小的儿歌,语言简练,

句式整齐。课文中有一些轻声词,如“影子、跟着我、陪着我、朋友”,要注意读正确。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小小的船》借助插图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插图中的小女孩躺在“月亮船”上,她会对夜空中的星星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在月亮上做些什么?

3.学习任务群定位

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将本单元三篇课文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首先,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以儿童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童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借助插图,想象儿歌描绘图景的方法,这个思路与任务群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学习内容相同。同时还对应了第一学段“学段要求”中的“阅读与鉴赏”实践活动提出的“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其次,从单元文本特点看,单元选编的文本都属于文学类文本,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与学生生活联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所以文本与学习任务群属性统一。

最后,从语文要素看,“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展开丰富想象。这个关键语文要素是达成“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的基础,对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相关要求,体现了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学习主题及单元目标

1.单元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6个偏旁,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会写17个字和1个笔画。初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规律。能区分并正确书写形近笔画。

(2)借助拼音朗读儿歌。背诵《小小的船》《两件宝》。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想象儿歌描绘的图景。进一步感知方位词。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办法。

(3)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4)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2.学习主题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资源、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及学生的学习规律,以“‘探索身边的奥秘儿歌朗诵会”为主题,分别设计“用多大的声音”“发现夜空的奥秘”“破解光影与人体的奥秘”“举办儿歌朗诵会”四个语文实践活动任务。本单元的文本及语文园地中的资源,描摹的都是一些与儿童生活相关,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有趣的发现、浪漫的想象,通过集中进行学习、理解、诵读,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感受文字的魅力、发现奥秘的乐趣。对学生来说,以“‘探索身边的奥秘’儿歌朗诵会为主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句子,感受到发现奥秘后的成就感和朗读的乐趣。

三、单元任务群设计

单元任务群设计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