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的教学常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档详细阐述了教学常规检查的各项内容及具体要求。
二、备课
(一)学期教学计划
1.内容要求
-应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法与措施、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学情分析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为教学提供针对性依据。
-教材分析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结构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衡量,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学进度安排要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学方法与措施要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要明确评价的方式、标准和时间,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2.格式要求
-学期教学计划应格式规范,条理清晰,用A4纸打印,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1000字。
-各项内容应分段表述,标题明确,层次分明。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内容要求
-每个单元教学计划应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包括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课时分配等。
-单元教学目标要紧密围绕学期教学目标,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教学内容安排要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课时分配要合理,既要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又要兼顾其他内容的教学,确保单元教学任务的完成。
2.格式要求
-单元教学计划应与学期教学计划格式一致,可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单独成册或附在学期教学计划后面。
(三)课时教案
1.内容要求
-课时教案应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基本内容。
-教学课题要准确、简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重难点要突出,准确把握教学的关键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加以突破。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要完整,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每个环节要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
-教学板书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要及时、深刻,总结本节课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格式要求
-课时教案应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用A4纸打印或手写在备课本上。
-各项内容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过程要详细记录教学活动的设计、师生互动情况、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三、上课
(一)教学目标
1.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
1.要求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得当。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中,既不贪多求全,也不敷衍了事,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能够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要求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