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速度、时间和路程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与速度、时间和路程相关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学关系,提高对数学规律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与他人共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量。
②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如何根据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或者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速度的概念,特别是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以及速度变化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②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特别是在涉及复合单位换算时,如将小时转换为分钟或千米转换为米。
③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即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④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如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计算器、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数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速度、时间和路程相关的教学视频、在线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小车、秒表等),图片和图表(展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课堂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与速度、时间和路程有关的现象?”
2.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总结:“是的,速度、时间和路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
1.老师讲解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通常用距离除以时间来表示。”
2.老师举例说明:“比如,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他骑行的距离是5公里,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呢?”
3.学生思考并回答:“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所以小明的速度是0.5公里/分钟。”
4.老师继续讲解:“接下来,我们学习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当速度不变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5.老师用图表展示:“假设速度为v,时间为t,路程为s,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t。”
6.老师举例说明:“如果小明的速度是0.5公里/分钟,他骑行了10分钟,那么他骑行的距离是多少呢?”
7.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公式s=vt,小明骑行的距离是0.5公里/分钟×10分钟=5公里。”
8.老师讲解:“当速度变化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不再是正比。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来计算路程。”
9.老师举例说明:“如果小明的速度从0.5公里/分钟增加到1公里/分钟,他骑行了10分钟,那么他骑行的距离是多少呢?”
10.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根据速度变化的具体情况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出示练习题:“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他骑行的距离是7.5公里,求小明的速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总结。
4.老师出示另一道练习题:“小红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用了10分钟,她骑行的距离是5公里,求小红的速度。”
5.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6.学生展示解题过程,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与速度、时间和路程有关的问题?”
2.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总结:“是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老师出示一道拓展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出发,小明骑自行车,小红步行。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0.6公里/分钟,小红步行的速度是0.5公里/分钟。请问,当小明骑行了10分钟后,小红距离家还有多远?”
4.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
1.老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