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幼儿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件大小:39.8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91千字
文档摘要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幼儿体适能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程

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5.学分/学时:[X]学分,[X]学时(理论:[X]学时+实践:[X]学时)

6.先修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7.后续课程: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幼儿体适能的基本概念、发展特点和重要性。

-掌握幼儿身体各部位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应的体适能训练方法。

-熟悉幼儿体适能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

2.能力目标

-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体适能教学活动的能力,能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掌握各种幼儿体适能训练的基本技能,如动作示范、口令讲解、游戏组织等,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体适能锻炼。

-学会运用观察、评估等方法,对幼儿体适能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3.素质目标

-培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职业素养,激发对幼儿体适能教育事业的热爱。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幼儿、家长及同事进行良好的互动与合作。

-养成科学的运动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与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幼儿体适能概述(4学时)

1.教学内容

-幼儿体适能的定义、内涵和外延。

-幼儿体适能发展的生理、心理基础。

-幼儿体适能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幼儿体适能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幼儿体适能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幼儿体适能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教学资源

-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料。

(二)幼儿身体结构与功能(6学时)

1.教学内容

-幼儿骨骼、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特点。

-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发展规律及特点。

-身体结构与功能对幼儿体适能活动的影响。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实物演示:展示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视频观摩:播放幼儿动作发展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资源

-人体解剖学相关教材。

-各类人体模型、教具。

-动作发展视频资料。

(三)幼儿体适能训练方法(12学时)

1.教学内容

-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训练:如走平衡木、单脚站立等。

-力量与耐力训练:如攀爬、跳跃等。

-灵敏与速度训练:如躲闪跑、追逐游戏等。

-柔韧性训练:如拉伸运动、瑜伽基本动作等。

2.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教师亲自示范各种体适能训练动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游戏竞赛: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3.教学资源

-适合幼儿的体适能训练器材,如平衡木、攀爬架、跳绳等。

-相关训练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四)幼儿体适能教学活动设计(10学时)

1.教学内容

-幼儿体适能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体适能发展水平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流程设计,包括导入、展开、结束环节。

-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2.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分析优秀的幼儿体适能教学活动案例,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和方法。

-小组设计: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和交流。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3.教学资源

-收集各类幼儿体适能教学活动案例集。

-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模板和参考资料。

(五)幼儿体适能教学组织与实施(8学时)

1.教学内容

-幼儿体适能教学活动的场地布置与器材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