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与快乐。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只有有了朋友才会快乐。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与他人交往,交好朋友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难点
-感悟只有有了朋友才会快乐,并能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回顾旧知
1.播放歌曲《找朋友》,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呀?
-生:《找朋友》。
-师:对啦,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可重要啦!今天呀,我们继续走进树和喜鹊的世界,看看它们和朋友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
2.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
-棵窝孤单邻居都有招呼快乐叽叽喳喳
-(1)请一列火车的同学依次认读,读对一个得一颗小星星。
-(2)对于认读有困难的字词,重点讲解。比如邻字,左边是令,右边是阝,合起来就是邻,邻居就是住在我们家旁边的人哦。
-(3)全班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二)精读课文,感受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2)生回答: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3)师引导:从这一段中,你从哪个词能体会到树和喜鹊很孤单呢?
-生:只有,说明只有它们自己,没有别的伙伴。
-(4)指导朗读,读出孤单的感觉。语速稍慢,语调低沉。
2.学习第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树和喜鹊后来有什么变化?
-(2)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它们不再孤单了。
-(3)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它们有了邻居呢?
-生找出: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4)师引导:那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快乐呢?
-生讨论后回答:因为它们有了邻居,不再孤单,能一起玩耍、聊天。
-(5)指导朗读这三个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语速适中,语调轻快。
3.小组合作学习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变化,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有了朋友,大家相互陪伴,就会感到快乐。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交朋友,和朋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提问引导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树和喜鹊一样,一开始很孤单,后来因为有了朋友而变得快乐的经历呢?
-(2)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角色扮演
-(1)让学生分别扮演树和喜鹊,模仿它们孤单时和有了朋友后的不同表现。
-(2)比如,孤单时,树耷拉着脑袋,喜鹊独自站在枝头,一声不吭;有了朋友后,树挺直了腰杆,喜鹊叽叽喳喳地和朋友们聊天。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树和喜鹊的情感变化。
3.情感朗读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树和喜鹊孤单时的寂寞,以及有了朋友后的快乐。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情感的变化,并给予评价。评价时,从朗读的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说一说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朋友的重要性,那你们想对身边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表达感谢、喜欢,或者说说希望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
-例如:朋友,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有你真好!我希望我们永远是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2.画一画
-(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画一幅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画。
-(2)要求:画面要色彩鲜艳,能体现出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场景。
-(3)下次课上展示并分享自己画的画,讲述画中的故事。
3.读一读
-(1)推荐阅读与朋友有关的绘本故事,如《大卫不可以》《我爸爸》《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