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乡村田园生活画面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如耘田绩麻未解供耕织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插图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画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乡村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和诗句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一段乡村田园风光的视频,画面中有金黄的稻田、劳作的农民、古朴的村庄等。
2.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哪里的景色呀?你们喜欢这样的乡村田园生活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和感受。
3.教师总结:乡村田园生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首描绘乡村田园生活的诗--《四时田园杂兴》。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范成大: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其田园诗成就极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介绍《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生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它生动地展现了乡村夏日生活的一个场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
4.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四)理解诗句,体会意境(15分钟)
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句意思,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3.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解答共性问题,并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
-字词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得。
-供耕织:从事耕田织布。
-傍:靠近。
-诗句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讲解:白天出去田里除草,晚上在家搓麻线,村里的男女老少各自都承担着家庭的一份责任。
-引导思考:从这句诗中,你能看出乡村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勤劳、忙碌、各司其职)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讲解: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
-引导想象:描绘一下童孙学种瓜的画面,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天真可爱,对劳动充满好奇,也表现出乡村生活的传承和延续)
4.再次朗读诗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同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乡村田园画面。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
1.小组讨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