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灵活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能正确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灵活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它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运算定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方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运算定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讨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练习法: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运算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今天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探索一些方法,让这些计算变得更简单。
-比如,老师这里有两道题:35+27+65和25×13×4,大家想一想,怎样能快速算出它们的结果呢?
2.引导思考
-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中的数字,看看有没有什么特点。
-提问:35和65相加、25和4相乘会有什么简便的结果呢?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来使计算更简便。
(二)探究新知
1.加法交换律
-计算35+27+65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算法一:35+27+65=62+65=127
-算法二:35+27+65=35+65+27=100+27=127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法的结果,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27和65的位置交换呢?
-师生共同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
-计算:(25+32)+18和25+(32+18)
-学生分别计算这两道题。
-观察计算结果,发现:(25+32)+18=25+(32+18)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总结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交换律
-计算25×13×4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展示不同算法:
-算法一:25×13×4=325×4=1300
-算法二:25×13×4=25×4×13=100×13=1300
-引导学生观察:交换13和4的位置后,计算更简便。
-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乘法结合律
-计算:(25×5)×2和25×(5×2)
-学生计算后比较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