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4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47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指定的古诗。

-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流畅准确地翻译诗句。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提升对诗歌韵律美的感知。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准确翻译诗句。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主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以及诗人独特的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突破时空限制,与古人进行情感共鸣,感悟诗歌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讲授法: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诗句翻译等,帮助学生扫清理解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增强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优美的古典氛围。

2.展示一些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古代诗歌的印象。

3.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古诗呢?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背一首?(请几位同学背诵)

4.教师总结: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首新的古诗,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二)介绍作者及背景(3分钟)

1.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作者,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创作风格等。

2.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讲述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人的创作心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在教授李白的《将进酒》时,可以介绍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一生渴望入仕,实现政治抱负,却仕途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好友岑夫子、丹丘生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所作,当时他虽已离开京城,却依然豪情满怀,借酒抒情,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4.全班齐读,读得通顺、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四)讲解古诗内容(15分钟)

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翻译诗句,尽量做到通顺、准确,符合诗歌原意。

-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和句式,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杜甫的《春望》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重点字词:国指国都长安;破指沦陷;深形容草木丛生。

-翻译: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重点字词:感时为感慨时局;溅泪指流泪;恨别为怨恨离别。

-翻译: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涕泪四溅;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不由心惊胆战。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重点字词:烽火指战火;连三月表示连续三个月;抵值。

-翻译:战火接连不断,已经延续了三个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重点字词:白头指白发;搔为抓、挠;浑欲简直要;胜能承受。

-翻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少,简直不能插簪了。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诗歌的脉络,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五)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10分钟)

1.创设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