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观察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观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位置。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实物模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观察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际的观察操作,加深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图片、动画演示等。
2.实物模型,如玩具小熊、长方体盒子、球体等。
3.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玩具(如小汽车、小飞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比如,我们的教室,你们从不同的位置看,看到的样子一样吗?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看到的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我们的教室,看到的样子却不一样呢?
2.揭示课题
-师:这是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就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一看》,看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板书课题: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玩具小熊
-教师拿出一个玩具小熊,放在讲桌上。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玩具小熊,说一说你看到了小熊的什么?
-请几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小熊的样子,比如看到了小熊的眼睛、鼻子、耳朵、身体等。
-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那如果老师站在你们的位置,看到的小熊和你们看到的一样吗?
-让学生猜测老师看到的小熊的样子,然后教师站到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向学生展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小熊的样子,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猜测。
-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小组活动:观察长方体盒子
-每个小组分发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从不同的方向(前面、侧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盒子,看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小组活动开始,学生们进行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小组汇报:
-请小组代表说一说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长方体盒子的形状。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形状示意图,如下:
-从前面看:长方形
-从侧面看:长方形(可能与前面看到的长方形不同,因为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
-从上面看:长方形
-师:观察长方体盒子时,你们发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一般都是长方形,但由于观察方向不同,看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能不同。
3.观察球体
-教师拿出一个球体,如篮球。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球体,看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无论从哪个方向观察球体,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
-提问:为什么从不同方向看球体,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球体是一个完全对称的立体图形,各个方向看起来都是一样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