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匆匆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6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35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涔涔潸潸挪移徘徊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时间的匆匆流逝。

-学习运用设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珍惜时间,激发学生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学生珍惜光阴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时光匆匆而逝的无奈和惋惜,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珍惜时间。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时间的匆匆流逝,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时间的匆匆流逝,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一段时钟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2.听完后,提问学生:在刚才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谈对时间流逝的初步感受。

3.引出课题: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我们身边匆匆流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匆匆》,看看他是如何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涔涔(céncén):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shānshān):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nuóyí):挪动。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蒸融(zhēngróng):蒸发融化。

-赤裸裸(chìluǒluǒ):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结合上下文理解:如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联系前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可理解头涔涔泪潸潸表现了作者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的紧张、惶恐之感。

-找近义词、反义词理解:徘徊的近义词是彷徨,反义词是果断,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更好地体会徘徊一词的含义。

-用动作演示理解:让学生通过模仿挪移的动作,感受这个词所表达的缓慢移动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的匆匆流逝的?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时间的语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分析这组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燕子、杨柳、桃花的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的自然现象,为下文引出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思考做铺垫。

-提问: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疑惑和感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日子的匆匆流逝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