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动物儿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
文件大小:40.78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57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蜻蜓、展翅、蝴蝶、捉迷藏、蚯蚓、松土、蚂蚁、食粮、蝌蚪、甩着、蜘蛛、结网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

-感受儿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儿歌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传授儿歌的知识和理解方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资源,直观展示动物的形态和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朗读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物活动的视频,如蜻蜓飞舞、蝴蝶采蜜、蚯蚓松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哪些动物。

-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动物吗?它们在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

2.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儿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儿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读音是否正确。

-全班齐读儿歌,读通顺、流利。

3.学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蜻蜓、展翅、蝴蝶、捉迷藏、蚯蚓、松土、蚂蚁、食粮、蝌蚪、甩着、蜘蛛、结网,指名认读,正音。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如青加虫是蜻,廷加虫是蜓。

-减一减:如蝴去掉虫是胡。

-换一换:如粮把米换成女是娘。

-象形字识字:如网像一张网的形状。

-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赛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展翅就是张开翅膀;捉迷藏就是互相躲藏,寻找对方。

4.精读儿歌,理解内容

-逐句朗读儿歌,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第一句:蜻蜓半空展翅飞,展示蜻蜓在空中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蜻蜓的翅膀,理解展翅飞的样子。

-第二句:蝴蝶花间捉迷藏,展示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图片,提问:蝴蝶在做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捉迷藏的含义。

-第三句:蚯蚓土里造宫殿,展示蚯蚓在土里钻的图片,讲解造宫殿就是蚯蚓在土里钻洞、松土。

-第四句:蚂蚁地上运食粮,展示蚂蚁搬运食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蚂蚁在干什么,理解运食粮的意思。

-第五句:蝌蚪池中甩尾巴,展示蝌蚪在水中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尾巴,理解甩尾巴的动作。

-第六句:蜘蛛房前结网忙,展示蜘蛛结网的图片,讲解结网忙就是蜘蛛忙着织网。

-引导学生思考:儿歌中介绍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哪里做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儿歌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教师总结:儿歌中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它们分别在空中、花丛、土里、地上、池中、房前活动,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生活场景。

5.朗读感悟,体会韵律

-教师再次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注意押韵的字,如飞、藏、殿、粮、膀、忙等,它们都押ang韵。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律。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是否恰当。

-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儿歌的乐趣。

-引导学生背诵儿歌:先让学生看着图片和提示,尝试背诵;然后同桌互相背诵;最后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6.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

-开展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