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39.23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2.95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理解税率的含义,知道纳税的重要性,能说出一些常见的纳税项目。

-学生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纳税现象,增强学生的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的意义,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运用税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纳税问题,理解不同纳税项目税率的含义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税率的概念、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呈现纳税的场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探讨纳税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国家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视频,如道路修建、学校建设、医院设施完善等。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们知道这些建设和服务的资金从哪里来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用于保障国家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的发展。

2.展示一些纳税的场景图片,如企业向税务部门纳税、个人在银行缴纳利息税等。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纳税无处不在。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纳税现象呢?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纳税情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税率。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税率的含义

-(1)结合刚才的讨论和图片,教师讲解纳税的概念: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引出税率的概念: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

-(3)举例说明:例如,一家企业某个月的营业额是100万元,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这里的5%就是税率,它表示应纳税额占营业额的比例。

-让学生说一说对税率含义的理解,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题: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已知营业额是30万元,税率是5%,要求应纳税额。

-(3)让学生尝试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

-(4)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

-方法一:30×5%=30×0.05=1.5(万元)

-方法二: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计算,5%=1/20,30×1/20=1.5(万元)

-(5)教师总结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强调:在计算应纳税额时,要注意收入额和税率的对应关系,准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上的做一做题目: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请学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

-应纳税所得额=5000-3500=1500(元)

-应纳税额=1500×3%=1500×0.03=45(元)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提高练习

-(1)出示题目:某商场去年的营业额是400万元,预计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增长20%。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今年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首先要算出今年的营业额,然后再根据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今年的营业额=400×(1+20%)=400×1.2=480(万元)

-应纳税额=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