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学生能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四则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
-理解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能正确运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问题部分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单元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意义和运算顺序等知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四则运算的过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练习法
通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
3.括号:2课时
4.解决问题:2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通过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和各部分间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选择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一问题进行板书。
-探究新知
-加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让学生列出算式:814+1142=1956(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思考: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减法的意义
-改变问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列出算式:1956-814=1142(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思考: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再改变问题: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千米,西宁到格尔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