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53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7.12千字
文档摘要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包括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内容。教材先通过商品的价格标签引出小数,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接着借助米尺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最后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材地位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3.教材编排特点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测量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数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小数的必要性。

-注重直观教学,利用米尺、人民币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降低学习难度。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认识一位小数,再通过练习巩固,然后引入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小数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认、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能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含义,尤其是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物、测量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直观演示法

利用米尺、人民币等直观教具,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含义、数位和计数单位,降低学习难度。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练习法

通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

1.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

-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尤其是小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3.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超市商品价格标签,如:铅笔0.5元,橡皮1.2元,书包35.8元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价格标签,提问: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引出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探究新知

-认识小数的读写方法

-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尝试读一读,教师进行指导。

-讲解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让学生尝试写小数,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小数点的位置。

-理解小数的含义

-以0.5元为例,引导学生理解:0.5元就是5角,1元=10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也就是0.1元,5角就是5个0.1元,即0.5元。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1.2元、35.8元的含义。

-小结:像0.5、1.2、35.8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小数,并结合具体例子理解小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