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数学学习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不当,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和数学广角等内容。
1.测量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认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3.四边形
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四边形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有余数的除法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时、分、秒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6.多位数乘一位数
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使学生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分数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8.可能性
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9.数学广角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学广角主要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学生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单位换算。
-学生能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学生能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学生能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判断,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学生能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