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学生能初步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掌握有序地思考方法,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掌握有序地找出简单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理解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2.教学难点
-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搭配衣服拍照留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排列组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直观地感受排列与组合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同学们参加学校活动的视频,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同学们在为一场演出做准备,正在挑选衣服。
2.老师提问:同学们,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同学,面对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会怎么搭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数学问题。
3.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一)
(二)探究新知
1.衣服搭配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1中的衣服图片(2件上衣和3件下装)。
-提出问题: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画一画,看看有几种搭配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讨论如何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搭配方法。
-小组汇报展示:
-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搭配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连线的方法,一件上衣分别与三件下装连线,再换另一件上衣与三件下装连线,共6种。
-用列举的方法,如先选第一件上衣,搭配三件下装有3种方法;再选第二件上衣,搭配三件下装又有3种方法,一共6种。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发现有序思考的好处: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比如先固定上衣,再依次与下装搭配,或者先固定下装,再依次与上衣搭配,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板书: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2.数字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2: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写出所有可能组成的两位数。
-小组内交流想法,讨论在组成两位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小组汇报:
-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一定顺序依次写出:10、13、15、30、31、35、50、51、53。
-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十位是1时,个位可以是0、3、5,组成10、13、15;当十位是3时,个位可以是0、1、5,组成30、31、35;当十位是5时,个位可以是0、1、3,组成50、51、53。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
-因为是组成两位数,所以十位上不能是0。
-再次强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有序地排列数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总结组成两位数的方法:
-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十位不能为0),再依次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