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认识个位和十位,能正确读写11-20各数。
-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能说出数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及数的组成。
-认识个位和十位,能正确读写11-20各数。
2.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数位意义,能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初步认识,能正确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儿歌《数鸭子》,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提问:同学们,歌曲里唱了好多鸭子,那你们能试着数一数有多少只鸭子吗?
-让学生自由数一数,然后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数的结果。
2.展示生活中与数字有关的图片,如日历、钟表、车牌号、电话号码等。
-提问:在这些图片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字,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认识11-20各数
-利用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出10个珠子,满十进一,引出11。
-讲解:个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1个十,合起来就是1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11的组成。
-依次在计数器上拨出12-20各数,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提问:20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强调:20个位上的0不能省略,它起到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2.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
-提问:从0到20,这些数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从小到大,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举例比较11和13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1113。
-让学生自己在直尺上找出15和18,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数的组成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填空。
-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化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做一做
-让学生先圈出10个,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2.填空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个十是20。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比大小
-11()1315()1218()20
-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或=,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4.游戏:数字接龙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接着说比它大1的数,依次类推。
-例如:老师说11,学生说12;老师说12,学生说13......
-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20以内数的顺序。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知道了它们的顺序和大小。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