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能说出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经历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单位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能从不同的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体会分数概念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分数单位的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能看到哪些与分数有关的信息?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分数,引发学生对分数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分数的初步认识
-以分月饼为例,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frac{1}{2}$。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得到分数。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八份等不同份数时每份对应的分数,如$\frac{1}{4}$、$\frac{1}{8}$等。
2.单位1的认识
-展示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如4个苹果、8个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例如,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得出每份是它的$\frac{1}{4}$。
-总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的事物,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3.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分月饼、分苹果等活动,思考: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它们表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frac{1}{4}$为例,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frac{1}{4}$。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一说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如教室里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等,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例如,$\frac{2}{3}$的分数单位是$\frac{1}{3}$,它里面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让学生说出几个分数,并指出它们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强化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2.判断题
-把一个苹果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frac{1}{4}$。()
-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frac{3}{5}$。()
-分数单位是$\frac{1}{9}$的分数只有8个。()
-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填空题
-把8个桃子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每份有()个桃子。
-12个苹果的$\frac{2}{3}$是()个苹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题,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以及分数意义的综合运用。
4.拓展题
-有一些糖果,总数不到40块,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还余3块,这些糖果最多有多少块?最少有多少块?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分数的意义来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得的糖果数,进而求出糖果总数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