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夸夸学校新变化说课稿泰山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中的《夸夸学校新变化》一课。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学校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的变化;交流自己对学校变化的感受;表达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爱校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建设的热情。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和交流,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学校、关爱环境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对未来校园发展的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校园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对学校的变化有一定的观察,但缺乏系统化的思考和表达。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校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观察和交流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通过讨论和表达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观察和表达能力的不足: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学校的变化,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
(2)交流与合作能力的不足: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意见分歧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表达对未来校园发展的期望时,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创新意识,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提出有创意的想法。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泰山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学校变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实物或模型,如校园设施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的变化。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便利的讨论环境;准备黑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校园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视频中的变化。
2.提出问题:视频中的学校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
3.引导学生分享: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学校变化。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学校变化的类型:硬件设施、环境美化、校园文化等。
2.引导学生观察: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学校的新变化。
3.讨论学校变化的意义: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形象、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等。
4.分享个人感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学校变化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学校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b.如果你是学校管理者,你会如何推动学校的发展?
2.小组代表分享:请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认为学校的变化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
2.学生回答: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
2.学生回答:请同学们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学校发展的方向。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如何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学生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校变化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
a.请同学们以“夸夸我的学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学校变化的感受。
b.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计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学校在硬件设施、环境美化、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将学校的变化用文字或口头表达出来。
-学生能够理解学校变化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思维能力提升: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