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夏天来了3《亲近小动物》说课稿未来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亲近小动物》围绕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以夏天的季节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小动物,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认识小动物,学生能够学会尊重生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在互动活动中,学生将提升合作沟通能力,培养同理心,增进与同伴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一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动物名称,但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动物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模仿和直观感知上,学习风格偏向于游戏化和互动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可能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对复杂情境的处理能力有限。此外,他们在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夏天的自然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小动物。
2.运用互动式教学,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体验它们的日常生活。
3.结合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动物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夏天的自然风光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夏天的兴趣。
2.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动物吗?它们有哪些特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有知识。
二、新课呈现(约15分钟)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亲近小动物》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常见小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举例说明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动物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小动物。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教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或附近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并绘制成简笔画。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近小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家中或附近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将观察结果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课后反思(约10分钟)
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学生能够识别出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如蝴蝶、小鸟、小狗等,并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
-学生能够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小鸟的筑巢行为,小狗的忠诚特性。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2.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在亲近小动物的过程中,培养了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减少对动物的伤害,体现了环保意识。
-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强了同理心,懂得了珍惜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宝贵。
3.能力的发展: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加强。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兴趣的提升:
-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得到激发,愿意主动探索和学习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未知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5.综合实践能力的增强:
-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在家中照顾宠物,保护校园内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