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到社区去教Scratch》说课稿-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第3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到社区去教Scratch》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Scratch编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结合清华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教授Scratch,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Scratch编程有一定的兴趣和认知。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基础: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简单的编程概念,但对Scratch编程的具体操作和编程逻辑的理解程度不一。
2.能力水平: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Scratch项目;而部分学生可能对编程逻辑理解较浅,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辅导。
3.素质方面: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方面有待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等问题。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在社区教授Scratch的过程中,将面临新的挑战,如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如何与社区成员有效沟通等。这些挑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Scratch编程软件、移动硬盘(用于存储学生作品)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交流互动
-信息化资源:Scratch官方教程、相关编程案例、社区教学活动指南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视频教学、现场指导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让学生预习Scratch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Scratch编程的入门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Scratch中的角色和场景是如何创建的?”、“如何通过编程让角色移动?”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查看学生的在线笔记或讨论区发言。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Scratch的基本操作和编程逻辑。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如对角色属性或事件驱动编程的初步理解。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Scratch编程的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Scratch项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到社区去教Scratch”,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Scratch编程中的角色、场景、事件和动作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设计简单的教学活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Scratch教学项目,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如何让社区小朋友更容易理解Scratch编程?”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如何设计一个适合社区小朋友的教学活动。
提问与讨论:针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如“如何让Scratch编程更加有趣?”等。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Scratch编程的基本概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Scratch编程的教学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Scratch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Scratch教学项目,准备用于社区教学,巩固课堂所学。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Scratch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