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001].docx
文件大小:16.7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设计意图

本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延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体会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体会革命精神的伟大。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延安精神的内涵和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

2.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难点:

1.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解决办法:

1.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2.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享个人感悟,通过互动交流深化理解。

3.结合历史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延安精神的时代意义,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4.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或黑板。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互动交流。

3.信息化资源:延安历史图片、革命歌曲音频、相关纪录片片段。

4.教学手段:课文朗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历史背景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延安在哪里吗?它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展示一些关于延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延安的历史氛围。

简短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延安精神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延安精神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价值观。

过程:

讲解延安精神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内容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等。

详细介绍延安精神的组成部分,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延安精神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延安精神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延安精神案例进行分析,如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延安精神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现实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延安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延安精神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延安精神”。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延安精神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延安精神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延安精神。

7.布置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延安精神的短文或报告,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延安精神。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截止日期,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8.结束语(5分钟)

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过程:

感谢学生的参与和努力,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探索更多关于延安精神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注:以上教学过程设计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