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2 8 雨点儿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8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54千字
文档摘要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8雨点儿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8雨点儿说课稿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雨点儿》为文本,旨在通过阅读和表演,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合作学习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通过诗歌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知识层面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能够认读简单的汉字,但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理解尚浅。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但尚需教师引导和训练。在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对于《雨点儿》这首课文,学生可能对雨的形态、雨的声音以及雨带来的感受有一定的直观经验,这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然而,由于他们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美。

在行为习惯上,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课堂参与度高,但有时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性不强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要注重纪律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营造雨天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实施互动式教学,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雨点儿在不同场景下的诗歌画面,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直观感受。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雨天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雨声录音,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看到或听到的场景。

-提问:你们有没有在下雨的时候见过雨点儿?它们是怎么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雨点儿的特点,如大小、形状、速度等。

-引入课题:《雨点儿》。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朗读《雨点儿》课文,让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如对雨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等。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雨点儿、小河、小船等角色,体验诗歌中的角色情感。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评选最佳朗读者。

-设计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填写缺失的字词。

-进行诗歌接龙游戏,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手法。

-强调诗歌中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并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5.作业布置(5分钟)

-让学生课后背诵《雨点儿》课文,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雨点儿,记录下雨天的所见所闻,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提醒学生注意阅读时的姿势和发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学生在朗读、背诵、理解和创作诗歌方面都有所提高,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2.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反复朗读和角色扮演,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学会了如何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在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雨点的形态、雨天的景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诗歌中的想象元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诗意的画面。

4.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