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为基础,围绕“认识小数”这一主题展开。设计思路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以及小数与整数之间的联系。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如商品价格、身高、体重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示例讲解:结合课本例题,详细讲解小数的读写规则,使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知识。
4.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与符号意识:通过识别和读写小数,增强学生对数的认识,提高数感。
2.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
3.应用与创新:鼓励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小数,培养创新意识。
4.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共同探究小数的奥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小数的概念和读写规则:让学生理解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例如,小数0.5中的“0”是整数部分,“5”是小数部分,小数点位于中间,表示整数和小数的分隔。
-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授学生识别小数点后各个位置的计数单位,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例如,0.1是十分之一,0.01是百分之一,这些计数单位是理解小数的基础。
-小数大小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包括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如何比较大小。
2.教学难点
-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学生在读写小数时,容易混淆小数点的位置,导致读写错误。例如,0.25中的小数点错误地放在“2”和“5”之间,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如0.5等于1/2,0.25等于1/4。这种转换关系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步建立。
-小数的实际应用:将小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如货币、长度、重量等,学生可能会在换算和计算过程中感到困惑。例如,理解1.5米比1米长,但不如2米长,这种实际应用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强。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以便于跟随课程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小数相关的PPT课件,包含小数的读写示例和小数大小的比较实例,以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但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货币、长度测量工具等,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学习用品,如白板、笔和擦,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为例,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是如何表示的呢?”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如3.5元、2.25元等,自然引出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介绍小数的组成,展示小数点的作用,通过PPT展示小数的各个部分,如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并让学生跟读几遍,加深记忆。
-通过实物模型和PPT课件,展示小数的计数单位,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
-讲解小数的读写规则,通过例题示范,如0.5读作“零点五”,1.23读作“一点二三”,并让学生模仿读写,巩固记忆。
-演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通过PPT展示不同数位上的小数比较,如0.7大于0.6,以及相同数位上的小数比较,如0.25小于0.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长度、重量、价格等,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实际应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数的读写和小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小数由哪些部分组成?小数点的作用是什么?”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强调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小数的应用。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小数的读写练习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