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海的女儿》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海的女儿》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童话的魅力,学习童话故事的特点,培养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围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海的女儿》,学生将提升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能力,增强审美感知;通过人物分析和情节讨论,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语言表达和分享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四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识别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童话故事,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简单分析有一定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童话故事尤为感兴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倾向于形象思维,喜欢通过图画和情节来理解故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增强,但写作能力仍需培养。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独立阅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教师引导和同伴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童话故事的寓意和深层含义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在人物分析和情节讨论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的问题,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能受限,需要通过具体指导和练习来提升。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配套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童话故事音频、相关图片素材、童话故事动画片段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朗读指导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播放童话音乐,展示海浪、海星、贝壳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用时:5分钟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们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教师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介绍《海的女儿》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用时:2分钟
2.阅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
重点讲解:海的女儿为了追求爱情,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最终化为泡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用时:10分钟
3.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讲解:海的女儿、王子、邪恶的巫婆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用时:10分钟
【巩固练习】
1.分组讨论: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海的女儿,你会如何选择?为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用时:10分钟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重点讲解: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用时:5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故事中的海的女儿为什么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学生回答:为了追求爱情,她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用时:2分钟
2.提问: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珍惜生命,追求真善美,拒绝邪恶势力。
用时:2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角色扮演:请同学们分组,分别扮演海的女儿、王子、邪恶的巫婆等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故事情节生动地表现出来。
用时:10分钟
2.学生互评:请同学们互相评价对方的表演,指出优点和不足。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用时:5分钟
【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
用时:2分钟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追求真善美,拒绝邪恶势力。
用时:2分钟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以《海的女儿》为题材,写一篇读后感。
用时: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生互动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安徒生童话全集》: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通过阅读更多作品,加深对安徒生童话风格的理解。
-《格林童话》:与《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