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快乐的冬天第10课《让冬天温暖又平安》说课稿冀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课《让冬天温暖又平安》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冬季的特点,学习如何在冬季保护自己,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在冬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遵守交通规则,预防冬季常见疾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冬天里平安、健康地成长。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适应冬季环境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冬季生活经验,能够描述冬季的一些自然现象,如雪花、寒冷等,但系统性的冬季安全知识储备有限。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冬季活动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以直观形象为主,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更易接受新知识。学习风格上,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和鼓励,以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冬季的寒冷天气感到不适,难以适应户外活动;在学习安全知识时,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困难,需要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解;此外,学生可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需要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冬季生活的情境,如模拟冰雪天气、制作雪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施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冬季安全小贴士,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冬季安全知识动画或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冬季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冬季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看到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兴趣。
2.回顾旧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冬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引导学生回顾冬季生活经验。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
a.教师讲解冬季天气特点,如寒冷、降雪等。
b.讲解冬季安全知识,包括防寒保暖、防滑防摔、交通安全等。
2.举例说明:
a.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如冬季户外活动、交通安全等,帮助学生理解冬季安全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的冬季安全经历,增强对知识的认识。
3.互动探究:
a.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冬季安全小贴士。
b.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冬季安全场景,提高安全意识。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
a.学生分组进行冬季安全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b.学生制作冬季安全手册,记录重要安全知识。
2.教师指导:
a.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b.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成果,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冬季安全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表达对冬季安全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冬季安全知识,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2.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冬季安全的日记,记录自己在冬季的生活体验和安全感悟。
教学过程结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冬季天气特点,了解冬季安全知识,包括防寒保暖、防滑防摔、交通安全等基本要点。学生能够识别冬季常见的危险因素,如结冰路面、低温天气等,并知道如何预防这些风险。
2.技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和讨论活动中,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冬季安全手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
3.安全意识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案例和互动讨论,对冬季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冬季安全规则,如不在结冰路面滑行、穿着保暖衣物等。
4.习惯养成:学生在学习冬季安全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5.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在学习冬季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学生能够意识到在冬季,尤其是寒冷的天气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
6.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在冬季保护自己,如正确使用取暖设备、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学生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
7.适应能力:学生在学习冬季安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适应冬季环境的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天气,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享受冬季带来的乐趣。
8.亲子沟通:学生在回家后向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