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雪地里的小画家》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通过讲述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课程内容紧密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一是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能够正确拼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二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观察雪景和小画家的创作,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三是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绘画的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读写能力,能够识别并书写一些简单的字词,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了解。在语言学习方面,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句子构建和对话交流。
2.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较为广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故事来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力正在快速发展,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维持兴趣。在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对于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学习活动更为响应。
3.学生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绘画技巧的掌握。此外,由于他们年龄小,可能会对冬天、雪景等自然现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认知。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讲授引入课文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雪地画画的想象。同时,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画家,亲身体验画画的乐趣。此外,利用多媒体展示雪景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在教学活动中,穿插游戏和互动问答,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确保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课之初,我会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我会通过展示一张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激发他们对雪的印象和兴趣。随后,我会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讲授新知(20分钟)
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朗读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随后,我会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重点教授生字词,包括正确的读音、书写和词义。同时,我会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一些成语或表达方式的用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我会邀请学生参与到故事的讲述中,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3.巩固练习(10分钟)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游戏和练习题。例如,我会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生字词的接力书写比赛,或者通过填空、选择题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简要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课文的主要情节。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和收获,以及他们在扮演小画家过程中的感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5.作业布置(5分钟)
最后,我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篇标识: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会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雪的故事》:一本介绍雪的形成、种类和特点的科普书籍,帮助学生了解雪的科学知识。
-《冬日里的童话》:收录了多个与冬天有关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感受冬日的美好。
-《小画家的大梦想》:一本讲述儿童绘画创作的故事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灵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课后,我鼓励学生进行以下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雪景,描述雪的颜色、形状和落在不同物体上的样子,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绘画创作: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