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
-经历平行线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平行线性质的探索与应用。
-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2.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和计算。
-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动画等,直观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
2.探究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提问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引导思考
-反过来,如果已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第1课时)
(二)探究新知(25分钟)
1.探究平行线的性质1
-实验操作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如图所示的图形:
-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直线c与它们相交,如图所示。
-测量图中同位角∠1和∠5的度数,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比较,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和比较结论。
-教师汇总各小组的结果,发现:∠1=∠5。
-引导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测量和比较,我们发现当a∥b时,同位角∠1和∠5相等。那么,是不是任意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都相等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进一步引导:我们能否通过推理来证明这个结论呢?
-推理证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
-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如图所示。
-求证:∠1=∠5。
-证明:
-因为a∥b(已知),
-所以∠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3=∠5(对顶角相等),
-所以∠1=∠5(等量代换)。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得到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板书性质1)
-符号语言表示:因为a∥b,所以∠1=∠5。
2.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
-类比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平行线的性质1,我们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有什么关系呢?同旁内角呢?
-让学生类比性质1的探究方法,自主探究性质2和性质3。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
-小组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过程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
-已知: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如图所示。
-求证:∠3=∠5。
-证明:
-因为a∥b(已知),
-所以∠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1=∠3(对顶角相等),
-所以∠3=∠5(等量代换)。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得到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板书性质2)
-符号语言表示:因为a∥b,所以∠3=∠5。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3
-教师提出问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