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12说明文阅读之筛选信息
目
目录
01解题技巧·明
02衔接课本·归
03易错陷阱·析
04举一反三·训
05易错通关·练
说明对象特征题常见题型
1.本文的说明内容(对象)是什么?
2.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
4.请概括××有何特点。
说明内容题常见题型
1.第×段说明了什么问题?
2.第×段的……(代词)是指什么?
3.文中为什么说……(……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请概括×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1.(八上《中国石拱桥》)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填完之后,纵向看一看,你有哪些发现?
名称
建造时间
特点
1
约282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2
赵州桥
约605年
3
1189-1192年
4
江东桥
5
1961年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6
双曲拱桥
解放后
旅人桥历史悠久;精妙绝伦;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像一张弓;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全桥结构匀称。卢沟桥历史悠久,坚固美妙,由11个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面平坦,每两个石拱之间由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长虹大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上所仅有的
2.(八上《苏州园林》)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课文主体部分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个次要角度。
误区1: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的区别
说明对象是指文章要说明解释的东西、事物,通常会在文章开头交代清楚。一般分为事物说明(说明对象是事物)和事理说明(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
说明内容是指通过各种说明方法呈献给读者的文本内容,也就是作者通过说明介绍文字想让大家了解的材料,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白露到
鸿雁来
①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人看来,“白露者,阴气渐重,露凝而色白”,也就是说,露水的颜色为白色;同时,古人又以四时与五行相配,秋在五行中属金,金色白,白色也是秋天的颜色。因此,“白露”一词,字面上是“白色的露水”,本义却是指“秋天的露水”。
②在古人的观念中,白露是农历八月的节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份,古人称之为“仲秋”“仲商”“正秋”“中秋”等。据《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盲风”,即疾风;“养”,指贮藏;“羞”同馐,即食物。这段话的意思是,八月开始刮大风,大雁从北方飞来,燕子向南飞去,群鸟开始贮藏过冬的食物。
③上述物象变化在《逸周书?时训解》中演变成了白露节气的“三候”:“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并称,“鸿雁不来,远人背畔;玄鸟不归,家室离散;群鸟不养羞,下臣骄慢。”古人以“鸿雁”“玄鸟”“群鸟”分别对应“远人”“家室”“下臣”,形成所谓的“候应”。如果上述“候应”不能如期而至,相应地就会有远方之人背叛、家庭离散、下臣骄横等异相发生。
④白露时节,天气由暖转凉。鸟类对气候的变化最为敏感,秋高气爽之际也是鸟类活跃之时,或迁徙,或觅食。这应该是古人选取鸿雁、玄鸟、群鸟作为白露节气“候应”的主要原因。
⑤鸿雁是中国文化中的灵禽,小者曰雁,大者曰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因为雁有着如此多的优良品质,所以被古人附着了诸多的象征意义:古人称来往书信为“雁书”“雁帛”,称事物排列有序为“雁行”“雁序”“雁阵”,称彼此音信断绝为“雁逝鱼沉”,称两相别离为“雁影分飞”,等等。
⑥玄鸟,也称“元鸟”,按东汉王逸的解释,就是燕子。燕子曾是殷商先民的图腾之物。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商的始祖名契,其母简狄洗浴时吞玄鸟卵因孕而生。《诗经?商颂?玄鸟》中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述。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其迁徙习性与雁往来相反,春天燕南来、雁北飞,秋天则燕北去、雁南翔。燕子又常筑巢于人家屋宇之下,飞行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