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易错点09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语言(解析版)_1.docx
文件大小:83.17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2.17万字
文档摘要

易错点9说明文阅读之说明语言

目录

01解题技巧·明

02衔接课本·归

03易错陷阱·析---区分语句是体现生动性还是准确严密性

04举一反三·训

05易错通关·练

说明语言赏析题的常见题型

1.判断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题型

(1)某段画线句加点词(副词/形容词)有何作用?

(2)某段加点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3)某段加点词能否用括号中的词替换?为什么?

(4)举例谈一谈本文语言的严密性。

2.判断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题型

(1)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举例谈一谈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1.(八上《中国石拱桥》)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文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更增强了准确性。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2.(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第(1)段文字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第(2)段则相反,给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来定。

误区1:区分语句是体现生动性还是准确严密性

准确性:

1.使用具体数字

2.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a.表示推测估计。如:据说、大约、差不多、左右等b.表示范围。如:只、只有、仅仅、全、都等c.表示程度。如:最、更、很、稍微等

d.表示数量。如:之一等e.表示限制。如:最主要、至今等)

生动性

1.使用大量描述性的形容词

2.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

3.使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很多文章,兼有以上两种风格。分析时要兼顾。如果是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文中典型的一句话为例子。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ASO-S:中国人的“探日”天眼

①太阳,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是让地球拥有生命奇迹并多姿多彩的金手指。但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可没这么和谐,偶尔也会发发脾气。太阳一旦发脾气,所产生的太阳风暴,可能会对人类的通讯和电力设施造成破坏,甚至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所以,对太阳的探测研究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探月”“探火”工程逐步推进,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

②“目前,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即将进入正样研制阶段。”ASO-S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甘为群说。这意味着,ASO-S有望于2022年发射升空,届时将详细记录第二十五个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风暴”,并及时预报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可能影响。

③为什么要在空间进行太阳探测?尽管太阳与地球平均距离达1.5亿公里,但一旦太阳“发威”,就会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2003年10月发生的太阳风暴不仅刷新了太阳耀斑的最大值,也是对人类技术系统影响最为广泛和严重的一次,使欧美的GOES、ACE、SOHO、WIND等一系列科学卫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损害,导致全球卫星通讯受到干扰,致使地面和空间一些需要即时通讯和定位的交通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人们不得不给卫星们暂时放了假。

④究其原因,就是太阳在活动高峰期,表面会发生多次剧烈爆炸,发射出大量带电高能粒子,前所未有的X射线、耀斑等被喷射至数万英里高空,带电粒子以每小时800万公里的速度直扑地球。太阳成为一个巨大的等离子武器,这场景比任何科幻小说都要来的震撼,而地球会首当其冲感受到这个武器的巨大威力。

⑤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威胁,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