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08记叙文阅读之语段考点区分
目
目录
01解题技巧·明
02衔接课本·归
03易错陷阱·析
04举一反三·训
05易错通关·练
常见考试题型:
1.(句子理解)说说划线句子的含义(或理解)。
2.(句子赏析)任选角度(从某个角度)说一说划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句子作用)分析文中某段(或划线句子)的作用。
1.(七上《散步》)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了理解。
但我和我的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微孔哪一部有闪失。从深层理解来说,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2.(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和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其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3.(七上《猫》)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不要紧”“好久”“永不”这些表达中,程度逐句加深,前一句都为后一句作了铺垫。这三句话串起了文中的事件,最后一句既呼应开头,又开拓了文意,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误区1:审不清题,句子含义、语言赏析、句段作用考点混淆
重点语句的考查主要是要求理解特定语句的含义,分析特定语句的表达效果,或从特定角度(或选择角度)赏析特定段落语句。
解答理解语句含义类的题,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思想。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角度着手。
1.修辞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对句子本身的效果和对表现文章中心、人物情感等的作用等)。
2.描写方法的角度:要先点出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句子分析其描写效果,如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故事情节更丰满,等等。
3.表达方式的角度:①议论:重点分析其蕴含的哲理,点明其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②抒情:重点剖析其抒发的感情,分析其对表现文章中心、主题等的作用。③描写:重点分析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创设的意境,再分析其对表现文章内容、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或情感等的作用等。
4.(特殊)句式的角度:要先点明句子运用的句式,再联系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分析其表达效果(作用)。如: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引出内容)、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情感表达及感染力)、感叹句(抒情强烈,增强感召力)等。
5.用词的角度:抓住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情感,如好恶、褒贬等。
6.其他:如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引用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以及表达的深刻性)等。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舵链
①舵链断的瞬间,我有些崩溃。舵链一断,我们最后一点生存的希望也就断了。试想,一个没有舵的小登陆艇,在这七级大风的海上,能挺多久?
②司令部安排我去石砬岛年终检查,没想到半路遭遇这种状况。
③班长立刻组织抢修舵链,这才发现,几乎不可能。修舵链要从船头的铁柱处下去,可甲板到船头的舱盖上结了厚冰。舱盖是拱形的,十多米长。平时,船一晃,在上面走都很难。现在结了冰,站都站不住,根本别想走过去。班长看着结冰的舱盖请示陪同的马参谋长:“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