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_1.docx
文件大小:81.2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7.5千字
文档摘要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生物(理)

一、选择题

1.20世纪中叶三个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基因工程的诞生的理论基础。下列不属于该理论基础的是

A.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B.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C.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 D.遗传密码的破译

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需要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和转基因等技术

B.通过基因工程能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C.基因工程是在细胞水平进行设计和施工的

D.基因工程需要进行严格的设计

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切断a处

B.DNA聚合酶可以连接a处

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DNA连接酶可以连接c处

4.基因工程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RⅠ、HindⅢ及BgIⅡ的辨识序列及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结合,其末端互补序列是()

A.BamHⅠ和EcoRⅠ;末端互补序列:—AATT—

B.BamH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GATC—

C.BamHⅠ和BgIⅡ;末端互补序列:—GATC—

D.EcoR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

5.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下列与质粒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与质粒在DNA连接酶作用下结合的过程属于DNA分子杂交

B.质粒上至少要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以有利于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入

C.没有与目的基因重组的质粒也可以进入受体细胞

D.质粒上的目的基因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才能不被分解

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工程可以克服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实现生物的定向变异

B.在同一DNA分子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越长,酶切点出现的概率越大

C.基因载体上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供外源DNA插入

D.以大肠杆菌为受体细胞时,先要用Ca2+处理细胞以使其处于感受态

7.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根据是

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基因的功能

C.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 D.以上都是

8.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的乳汁中,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原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9.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A.Ti质粒上 B.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C.T-DNA上 D.农杆菌的拟核

10.将目的基因导入玉米茎尖分生区细胞和小鼠受精卵,应分别采用的方法是()

A.显微注射技术农杆菌转化法 B.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C.花粉管通道法显微注射技术 D.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技术

11.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转录出mRNA,应通过何种分子杂交方法实现?

A.DNA—DNA杂交 B.DNA—RNA杂交

C.RNA—蛋白质杂交 D.蛋白质—蛋白质杂交

12.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其原因不包括

A.多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易操作 D.性状稳定,变异少

1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14.1970年,特明和巴尔德摩证实了RNA病毒能依赖RNA合成DNA的过程,并发现了催化此过程的酶。下面为形成cDNA的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

B.从图示可以看出要将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可以用核酸酶H和高温处理

C.从图中信息分析可知,②⑤过程为DNA复制,催化⑤过程的酶能耐高温

D.如果RNA单链中有碱基100个,其中A占25%,U占15%,则通过该过程合成的一个双链DNA片段中有胞嘧啶30个

15.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