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
期中押题卷(二)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范围: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三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以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其内部人居环境差异较大。如图为锡林郭勒盟各苏木(乡)/镇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分布图(等级越高,适宜性越低)。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锡林郭勒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多东少 D.北多南少
2.影响锡林郭勒盟人居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和重庆市三省一市是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大规模迁出的典型地区,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15.15%下降到2010年的14.18%,再上升到2020年的14.27%。完成下面3-5小题。
3.21世纪以来三省一市人口大规模迁出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 B.出生人口数量增长快
C.交通条件改善 D.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4.三省一市人口大规模迁出会(???)
A.增加当地老年人口数量 B.加快当地工业发展
C.减轻当地人地矛盾 D.减少当地城镇数量
5.2020年三省一市人口占全国的比重较2010年增大的直接原因是其(???)
A.出生人口增多 B.人口寿命延长 C.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 D.回流人口增多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力,下图为某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导致2015-2025年某省环境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下降,环境承载力增大 B.人均耕地面积增加,环境承载力减小
C.人均粮食消费增多,环境承载力减小 D.科学技术进步,环境承载力减小
7.提高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
A.广施化肥,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缩减耕地
C.扩大消费,改善生活 D.发展科学,科技兴农
城市房价和交通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图甲示意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图乙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图甲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接近文化区,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B.依山傍水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C.附近有公路线交会,交通便捷
D.地形平坦,工厂鳞次栉比
9.据图乙分析,该地铁站所在区域是(???)
A.居住区 B.商业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站城融合是指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形成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图为站城融合引导下的铁路客站建设形态示意图。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从租金角度考虑,甲、乙、丙租金高低正确排列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
11.站城融合可以(???)
①高效利用土地②加强城乡协作③提升城市等级④提高换乘效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慢于美国 D.目前英美两国的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
13.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镇化的变化主要有(???)
A.英国城镇人口比重继续增加 B.中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C.美国城镇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D.中国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4.近年来,某些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浙江水乡乌镇、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5-17小题。
15.下列表述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性是(???)
A.明显的地域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综合性(物质方面、非物质方面) D.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16.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①建筑风格②生活水平高低③宗教信仰④消费习惯⑤习俗⑥教育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7.“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
A.地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