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黑吉辽专用)
期中押题卷(二)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范围:必修第二册第一至三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其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中低纬度 B.多为平原地区
C.矿产资源丰富 D.多为沿海地区
2.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⑤—气候湿热 B.⑥—气候湿热
C.⑦—气候冷湿 D.⑧—气候干热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东北地区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上海和海南等七个省市区,在分布格局上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下图示意东北地区2005—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完成下面3-5小题。
3.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A.波动下降 B.先增后减 C.波动上升 D.先减后增
4.京津冀成为东北地区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A.人口容量较大 B.经济水平较高 C.产业结构相似 D.国家政策引导
5.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会导致其(???)
A.城镇化速度加快 B.人口老龄化减缓
C.劳动力出现短缺 D.环境承载力下降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区域内部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差异大。读“宁夏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资源环境协调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6-8小题。
6.宁夏资源环境协调度(???)
A.整体水平较高 B.东部高于西部 C.平原高于山区 D.北部低于南部
7.宁夏资源环境失调区的突出“短板”是(???)
A.热量不足 B.水源匮乏 C.土壤贫瘠 D.耕地有限
8.提升宁夏资源环境协调度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
C.扩大耕地资源规模 D.降低居民消费水平
下图表示某城市自市中心向东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下列排序正确的分别是(???)
A.中心商务区、大型花卉种植中心、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B.中心商务区、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C.大型花卉种植中心、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心商务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
D.仓储式家电商场、中学生校服装生产厂、大型花卉种植中心、中心商务区
10.若该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km长地铁线路,则地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4km处地租明显上升 B.4km外地租明显下降
C.市中心处地租变化最明显 D.4km处南北方向地租差值减小
下图为1950-2050年世界各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1950-1980年世界各地区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是(???)
A.大洋洲 B.北美 C.亚洲 D.拉丁美洲
12.与非洲相比,欧洲城镇化的特点是(???)
A.1980-2010年城镇化水平低 B.1980-2010年城镇化进程较慢
C.1950-1980年城镇化水平低 D.2010-2050年城镇化进程较快
13.一些国家出现了过量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国家经济发展承受能力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郊区城镇化 B.逆城镇化 C.虚假城镇化 D.滞后城镇化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下图是四幅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的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14-15小题。
14.图中能够体现“依河筑屋,以河成街,石板铺路,连廊过街”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地域文化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它又会影响人口的发展。下列地域文化与其指示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
A.桂林山水——干热环境 B.江南水乡——气候冷湿
C.北京四合院——河流密布 D.福建土楼——凝内御外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从元代初期涉县就有人开始用石头修建梯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修建进度也在不断加快。近些年,当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据此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元代初期涉县修建梯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资源稀缺 B.山区石材丰富 C.改善交通条件 D.历史文化传统
17.石头比热容小,用石头垒起梯田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是(???)
A.土壤较肥沃 B.春季降水多 C.昼夜温差大 D.秋冬风力小
18.目前,涉县梯田正面临逐渐萎缩荒芜的局面,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旱作梯田荒芜的主要原因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