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202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苏科版2024)的4.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内容。本章节主要围绕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展开,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基本特征,为后续学习细胞生物学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细胞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对细胞生命现象的辩证认识。
3.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树立生物科学意识,对生命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4.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理解生命现象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细胞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观察,识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2.教学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作用机制,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器的协同作用:学生需要理解不同细胞器在细胞代谢和功能中的协同作用,如线粒体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学生可能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和模型来辅助理解。
-细胞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将细胞水平上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整体功能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实例和比较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滴管、显微镜图像处理软件
-课程平台:生物学科教学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细胞结构动画、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视频资料、细胞结构的三维模型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模型)、PPT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指导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是如何认识生物的呢?生物体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引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引入新课。
2.讲授新知(20分钟)
-细胞的结构:展示细胞结构图,讲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与生物体关系:通过实例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细胞分裂:展示细胞分裂的动画,讲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细胞分化: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结果。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小组内互相讨论练习题,解答彼此的疑问,教师巡视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细胞的结构、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强调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题。
-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相关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知识点梳理
1.细胞的概念与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具有保护细胞和调控物质进出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包含各种细胞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2.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器是细胞内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线粒体:细胞内的能量工厂,进行有氧呼吸。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进行光合作用。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和脂质的修饰、包装和运输。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有序地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