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背记手册 名著知识总结.ppt
文件大小:5.81 MB
总页数:4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5.88千字
文档摘要

********************************7.作品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斯诺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影响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二、《昆虫记》1.作者作品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杰出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和“昆虫界的维吉尔”。《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的昆虫生物学著作。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其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2.创作背景法布尔7岁时入读村里的小学,之后跟随家人几度迁居。其间因父亲生意失败、家庭贫困而中断学业,离开学校当工人,但法布尔对自然和昆虫的热爱从未改变。15岁时,法布尔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卡尔班托拉小学的老师。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用业余时间研究动植物。30岁时,法布尔靠自学获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一年后,又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后来,法布尔发表了《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被法兰西研究院授予实验生理学奖。后来,法布尔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笔钱购得一处老旧民宅,取名“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在这里,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3.主要昆虫类型及习性①蝉习性:蝉喜欢把卵产在干的细枝上,每次大约三四百个。蝉的幼虫孵出后,落到地面,它们找到合适的地点挖掘土穴,钻下去,在地下生活约四年。蝉非常喜欢唱歌,但它在日光下的歌唱却不到五个星期。蝉对自己发出的声音一点儿也感觉不到。感悟: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约四年,才能爬到树上变成蝉,可见它的耐心与韧性。它迎着阳光歌唱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这启示我们:哪怕生命短暂,也要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命。②螳螂习性:螳螂嗜肉,喜吃活食。雌雄交配后,雌螳螂可能会因饥饿将雄螳螂吃掉,以便能产出饱满的卵,育出健壮的后代。每只雌螳螂可产4至5个卵鞘,第二年夏天孵化。感悟:作者为了研究螳螂的生活习性,尝试多种方法,做事有恒心,善于思考,值得我们学习。螳螂外表典雅优美,实则凶狠残忍,这也启示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迷惑,要善于看到事物的本质。③蝗虫习性:蝗虫多群居,通常选择土质坚硬、有湿度、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产卵,而且常大批集中产卵。体表有坚硬外骨骼,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多次蜕皮。感悟:蝗虫幼虫刚蜕皮出来时,鞘翅和翅膀残缺不全,是不起眼的小包袱,但很快就展开成一对宽大而漂亮的翅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④蝈蝈习性:蝈蝈喜欢吃蝉、金龟子等昆虫,有时也吃很甜的水果,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也吃死去的同伴的尸体。蝈蝈夜晚唱歌,歌声低沉而柔和。蝈蝈和睦共居,为了食物会有点儿敌对,但吃饱后也会相让食物。感悟:蝈蝈捕捉比自己大得多、强壮得多的昆虫为食,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要毫不畏惧。⑤蟋蟀习性:蟋蟀爱夜间活动,生性孤僻,一般绝不和别的蟋蟀在一起。它们繁殖交配不是通过彼此“恋爱”完成的,而是雄蟋蟀之间进行异常激烈的斗争,胜利者才可以拥有配偶。响亮的鸣叫声只有雄性蟋蟀才能发出,雌性蟋蟀没有发声的能力。感悟:蟋蟀选择巢穴讲究,挖掘巢穴技术高超,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让人敬佩。4.作品主题《昆虫记》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对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根据自己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昆虫记》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