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初中语文批注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鉴赏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文件大小:41.02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8千字
文档摘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自主阅读鉴赏能力薄弱,难以真正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内涵。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鉴赏能力。因此,开展初中语文批注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鉴赏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意义

1.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批注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增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在批注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主题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高对文本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注式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阅读鉴赏能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推动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探索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构建有效的批注式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的研究

-探索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的批注方法。

-研究如何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2.初中语文批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设计课堂教学中实施批注式阅读的环节和流程。

-探讨如何组织小组合作批注、师生互动批注等教学形式。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策略研究

-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如推荐优秀读物、开展阅读活动等。

-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如定时阅读、做读书笔记等。

4.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实践研究

-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等途径,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分析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提升的表现和特点。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及时调整研究方案,边实践边研究。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4.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兴趣爱好、对批注式阅读的认识和态度等,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时间区间1])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开展培训活动。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时间区间1]-[实施阶段时间区间2])

1.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方法的研究

-对不同文体的批注方法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总结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文体的批注要点和方法。例如,在记叙文批注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的作用等;在诗歌批注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和韵律等。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批注方法。

2.初中语文批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设计了初读感知-圈点批注-交流分享-总结归纳-拓展延伸的批注式教学模式。

-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了解大致内容;圈点批注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圈画出重点词句,写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