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阐述,分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探索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文学创造和其他审美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创意。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三、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阅读教学与生活脱节
语文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阅读材料局限于教材,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难以将阅读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
1.注重阅读积累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定期进行诵读和背诵,强化语言记忆。例如,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经典诗词的背诵,让学生在积累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加强语言实践活动
设计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演讲比赛、写作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戏剧单元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特色,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从而增强语感。
(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1.培养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质疑和思考,不盲目接受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议论文时,让学生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找出其中的逻辑漏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开展问题导向教学
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通过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