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级制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4.1爱护水资源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爱护水资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化学学科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兴趣和操作能力。然而,由于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学生对水污染的原因、危害以及保护措施的了解较为有限。在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对水的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可能不够强烈。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系统的思考和分析。此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需要加强。
在素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环保意识薄弱、节约用水观念不强的问题。这些行为习惯对水资源保护课程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水资源污染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及水资源分布图等。
3.实验器材:准备pH试纸、水样、滴定管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水资源污染”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水资源污染的常见类型有哪些?”、“水污染对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水资源污染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水资源污染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展示水资源污染的真实案例,引出“爱护水资源”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水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并讨论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水污染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污染防治的技能。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污染的知识点,掌握防治水污染的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水污染防治的课后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后小论文,巩固课堂所学。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水资源保护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资源污染的类型与成因:介绍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的水污染及其成因,以及这些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如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以及水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利用情况,如农业、工业、生活等。
-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介绍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在水资源污染